目前,世界80%的松紧带来自“中国制造”;国内高品质名牌服装开始大量使用国产松紧带;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的纽扣工厂都基本停产,大量生产能力已转移到我国……种种现象都表明:我国服装辅料行业在不断地发展壮大,这已经成为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。而在形势一片大好的背后,也存在着一些值得人们思考的现象,这些现象让我们看到,辅料产业的发展还有更广阔的空间。让我们对这些现象一一解读
现象一:悬殊的价格
同一款松紧带,便宜的几分钱每米,贵的几块钱每米;同样的拉链,最低价格2、3毛,最高价格十几块……像这样悬殊的价格,在辅料行业中比比皆是,这不禁让记者产生了疑问:同样的产品,价格的差距在哪儿呢?辅料企业负责人给出的答案简单又复杂,“成本”。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却包含着很多方面,材料、设备、技术、设计、人工……
事实上,相对于服装品牌的需求,国内生产高档辅料的企业还是少数。很多服装企业希望能从国内买到高档的辅料,不但方便,价格也比进口的要低。而不少辅料企业却认为,生产、经营高档辅料风险大。据说,高品质辅料虽然在理化性能和服用性能上都明显优于其他同类产品,但因其原料成本高、制造工艺复杂,产品单价要比普通产品高出4、5倍,比低档产品高约10倍以上,因此在国内的销量并不大,仅有少数高档国际品牌服装采用。
解读:低端产品市场饱和,势必要向高端产品转移。而要发展就要承担一定的风险,不敢迈出第一步的企业迟早会被市场淘汰。
现象二:内销的问题
很多纺织企业都在逐渐由外销向内销转移,而在辅料行业,却存在着一些问题,阻碍了辅料企业向内销转移的步伐。一位辅料业内人士对记者道出了其中一部分原因,首先是国内市场还不够规范,恶性竞争、互相压价的现象还存在,使生产高品质辅料产品的企业处于劣势;另外,部分下游企业还有拖欠货款的行为,有的甚至很严重,造成了辅料企业对国内市场望而却步的后果。
一方面,国内服装品牌希望辅料企业能够提供高档辅料产品;另一方面,辅料企业又希望国内市场能够更规范,希望上下游企业能够按照行业规则建立平等合作关系。
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哪一方,而在于两方面的沟通、合作。正如前几天记者看到的一条消息,一部分出口童装因为所用辅料不合格而被召回,检验部门要求服装企业使用符合出口国要求的辅料产品。可是,如果国内做得好的辅料企业都因为种种原因而不愿供货内销,那又该怎样解决呢?这就需要上下游企业共同努力,而不是各自怨天尤人。
解读:当然,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是这样,也有很多企业在经过有效、良好沟通之后,能够保持稳固、长久的合作。而规范、合理的大环境,是需要行业上下游共同造就的。
现象三:言必称环保
在记者接触到的辅料企业中,“环保”已经成为他们挂在嘴边的一个词。这是因为辅料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服装行业的发展,而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品位日益提高,着装理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,由过去传统的注重结实耐穿、防寒保暖转变为当今的崇尚时尚自由、运动休闲,“绿色产品”、“生态纺织品”等概念也深入人心,必将要求辅料在满足服装性能的同时,朝着高科技、功能性、绿色环保、信息化等方向发展。
另外,辅料还承担着更多、更重的“职责”,一件小小的辅料不合格,受牵连的是整件成衣甚至整个服装品牌。因此,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,辅料产品的健康、安全、环保都是势在必行而且刻不容缓的。
虽然还有一些辅料企业生产的产品,重金属和游离甲醛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超标,但是更多的企业已经将这项工作提到了首要任务。
解读:越来越多关于辅料不合格影响成衣的事件发生,表明对于原材料丰富、后续加工多样的辅料产品,把好环保大关、确保产品安全尤为重要。